- 滥用与善用只有一步之遥
- 来源:泉州网
如今,约一帮朋友聚会,已不需要打电话逐一解释怎么到达聚会地点,直接在微信群里发个定位,就可以了。移动定位技术的发展,给我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,但你可知,这项技术也被应用到了员工考勤管理中。据《工人日报》近日报道,沈阳市一家外贸公司的销售经理,午间带着手机外出办理个人业务时,被公司人事部门定位到外出,她也因此被扣罚200元。消息一出,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,一些有类似遭遇的人认为,公司通过定位员工位置来考勤的做法,无异于给员工上了一道“紧箍咒”。
通过强制员工安装APP,用定位的方式考勤员工,这被一些企业认为是管理员工的“法宝”。有了这一先进技术的监控,员工上班时间想要偷溜出去基本是不可能的,甚至,有报道称,某地一位员工上厕所期间刷了10分钟微博,即被人事部门查到并扣罚。利用手机定位技术,企业确实可以杜绝擅离岗位等懒散现象,可是,许多员工也难免对此不满,“就像随时随地都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你,很不自在。”更有些人因无法接受被24小时定位,愤而辞职。不时见诸报端的新闻,让这一新技术在企业考勤领域引发不小的质疑和争论。
不可否认,人都有惰性,企业为防止员工擅离岗位,或为了解员工工作情况,通过定位技术来管理约束员工,这一行为本无可厚非。只要使用得当,不仅能提高效率,在一些特殊行业如出租车等,还能通过定位技术随时为员工提供各种保障。但现实中,一些企业为了严肃考勤,对员工事无巨细,连“上厕所刷个微博”“中午休息时间去趟公积金中心”都盯得紧紧的,必然引发员工反感,一些人因此出工不出力,手机定位的效果就只能适得其反。而且,24小时全天候地跟踪员工,如此密不透风的“监视”,无疑还涉嫌违法干涉员工人身自由和侵犯个人隐私,最终也可能因为突破法律红线而被处罚。
显然,善于利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效率,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,但使用新技术必须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,并建立在尊重员工、善待员工的基础上,肆意滥用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结果。企业首先必须意识到,技术并非万能,特别是在以人为主体的企业管理领域,再先进的技术,管得住员工的身体,却管不住他们的心,只看重技术带来精准定位、实时监控的好处,而忽视技术的机械冰冷和缺少灵活性,无疑会让管理方式缺少温度。换句话说,新技术的使用过程中,必须注入人性化的温情,才能在不挫伤员工积极性的同时,提高工作效率;企业还必须做到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,使用手机定位进行考勤管理,一方面,必须事先告知员工,并征得同意,才进行监控,同时,也需要掌握好分寸,下班、午休、假期等时间段应当关闭定位,不应打扰员工的私生活;另外,需要注意的是,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,可能由于种种原因,被侵权时只能忍气吞声,这就需要工会与劳动部门的及时介入,一旦发现此类情况或接到投诉,就要予以纠正,乃至处罚。
我们无时不在追求技术的进步,并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便利。但手机定位员工的案例告诉我们:不能忽视先进技术的局限性,尤其需要注意不滥用乃至突破法律的红线,并在冰冷的技术中注入有人性的温度。唯有如此,才能保障新技术的应用,不偏离我们创新技术的初衷——让生活更美好。(郑运钟)
- 【责任编辑:】
![]() |
||
|
泉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 ①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网原创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泉州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泉州网欢迎各兄弟网站开展平等合作。 ②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泉州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泉州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被转载网站、媒体、当事人若认为有侵权之处请来电告知,我们将及时处理。 ③ 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泉州网联系的,请致电0595-22500194,或E-mail至:web@qzwb.com |